古代水稻加工技术是什么,古代水稻加工技术是什么时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水稻加工技术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水稻加工技术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怎么给水稻脱谷?
使用脱壳工具
包括石磨盘和石磨棒、石臼和臼杵、以及木砻。
石臼和臼杵:石臼主要用来加工白米。这种工具的操作方法包括将大量稻谷放入石臼中,然后手握杵往下捣,直到米糠完全从糙米上剥落,最后用竹筛子筛去米糠,白米就呈现在眼前。
木砻:这是一种木制器具,用于稻谷脱壳成米,需要由另一类特种木匠制作、调试和修缮。木砻在古代稻谷脱壳中非常常见,最早在唐时就有关于木砻的记载。
古代米面加工过程?
古代是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谷加工成白米的,这个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将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两种。杵臼,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为木质,手腕粗细,长一米左右,上端装上两三公斤重扁圆形石头,以增加臼杵捣下去的重量。
舂米的人手握杵往下捣,直到米糠完全从糙米上剥落,然后用竹筛子筛去米糠,白米就呈现在眼前。
古代有哪发明水稻?
到目前为止,最古老的大米消费证据是从中国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与该遗址有关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谷物似乎代表了早期的驯化形式,具有粳稻和苜蓿的特征。在文化上,Yuchanyan遗址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期的绳纹有关,日期在12,000至16,000年前。
水稻植硅石在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放射性碳的鄱阳湖附近的钓通湾洞的沉积物中被识别,该沉积物的存在时间约为1万至9000年。湖泊沉积物的附加土壤核心测试揭示了在12,820 BP之前存在于山谷中的某种水稻的水稻植硅石。然而,其他学者认为,尽管玉簪岩和钓通桓洞穴等考古遗址中的米粒表现为消费和/或用作陶器的脾气,但它们并不代表驯化的证据。

水
我们今天栽种的水稻,它的始祖是野生稻。1917年在广东博罗的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1926年在广州东郊犀牛尾,人们都曾发现野生稻。因此有人提出,华南是我国水稻的发源地。
一、水稻的起源
我国栽种水稻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栽稻最古老的国家。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稻字,并且还有占卜稻谷生产丰歉的记录。而且当时人们还知道为稻田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可见当时水稻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考古学者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有稻谷壳和炭化了的稻谷凝块,它们可能是最早栽种的水稻遗物。
二、全世界的三个传播系统
全世界的水稻传播,可以分成三个系统。
大概在唐朝以前,我国长江流域栽种的水稻传到了朝鲜,以后再传到日本。日本的水稻,向西传到西伯利亚,传到俄国;向东则传到美洲。
1、发现人已无法考究。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2、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
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3、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水稻加工技术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水稻加工技术是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jymy.cn/post/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