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模式,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模式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黑龙江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整地施肥直播稻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翻时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11250kg、高效复合肥225kg、碳铵450kg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过3cm,残茬物少。
2、选择优良品种水稻选用良种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生育期长短,二是品种产量和品质,三是品种特性(品种的穗型大小,分蘖力强弱)品种。
3、种子处理(1)晒种:选择发芽率95%以上的***,薄薄地摊开在晒垫上,晒1~2d,做到勤翻,使***干燥度一致。
水稻种植方式?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栽种水稻。水稻种植时间
2、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1、整地
在种植水稻之前,整地是必要环节,以前会***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2、育苗
育苗是水稻生长初期的关键所在,现在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插秧主要有机器和人工两种形式,根据规模和土地的形态进行选择即可。
3、除草除虫
黑龙江转基因管理条例
根据《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禁止非法生产、经营和为种植者提供转基因粮食作物***,禁止非法生产、加工、销售、进境转基因或者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
同时规定,“销售转基因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应当设专柜或者专区,并在显著位置进行明示”。
在黑龙江种植水稻,怎样科学合理施肥?
黑龙江省作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提出的千亿斤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后,水稻产量位居全国水稻总产量之首。但由于黑龙江省粗放的发展模式,农业生产***消耗较大,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那么针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问题应该怎样合理施肥呢?
1.施肥问题
一些地区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种植水稻增施化肥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力水平逐渐减少,增加种植成本。一些地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增加了绿色肥料——农家肥的使用量,但这样效果缓慢,施加量过少,无法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用量过大,对降低水稻品质,增加水稻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造成环境污染。
2.改进施肥方法
因地制宜,适量施加化肥,***取以农家肥为主,合理施加化肥的方式来解决水稻生长过程中养分的不足。例如,可以在水稻秧苗生长稳定时开始施加农家肥,以保证秧苗的生长旺季时养分的充足。此时,再配合适量化肥进行科学配比施加,达到了减少环境和水稻安全问题的目的。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关注我,多多交流!
黑龙江省是全国水稻生产的大省,水稻种植面积大,寒地黑土,地域广袤。水稻种植区域分为五个积温带。种植区域内土质,主要分为,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土质较瘠薄的黄浆土,和草炭土。不同土质所含养分含量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土壤质量来进行选肥用肥,科学施肥。那么如题所问。
水稻种植高产高效,科学很关键,突显其重要性。在该种植区域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根据所在区域不同土质进行科学肥水管理,是水稻提质提效的重要条件。
下面就问题,浅析以下几点:
1.施肥合理性
根据所在区域,全年生育期,选择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
所谓的科学施肥,就是要根据我们黑龙江省的土壤的含养量和作物的需养量来进行合理补施化肥肥料。满足于水稻营养生长[_a***_]需要的养分需求。
通常我们田间所补施的化学肥料以氮磷钾三大元素为主,以菌类肥料和中微量元素为辅。相辅相成弥补相互间的不足。
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为,2:1:1.5以老三样(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的比例量为,220斤纯氮,110纯磷,180斤纯钾)摻混肥和复合肥料可根据肥料每个元素含量高低不足,适当调整不充。
菌类肥料的施用能够改善土壤的大环境,对水稻生长益处多。固氮,解磷,解钾。一般亩用量为8~10斤左右。中微量元素补施这里重点还是要提及一下硅元素。硅原素被称之为水稻生长的第四大元素,水稻生长需求量大,对提高水稻抗逆性,提高水稻生产品质,促进水稻返青,增加有效分蘖,增加千粒重,活秆成熟等作用。硅肥施用量可根据产品二氧化硅的含量,及产品推荐量施用。
2.不同土质需求各种养分量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模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jymy.cn/post/12298.html